精品故事网传奇故事

侠义神枪(18)

2015-09-18 来源:故事会 作者:佚名 查看评论

七七事变后,因为抗联的存在大大牵制了日寇全面侵华的步伐,成为日伪政权的心腹之患。鬼子把主力投放到了对抗联的“讨伐”和“扫荡”上,疙瘩山便成了缓冲地带的“非军事区”。趁着这个时机,疙瘩山抗日自卫军在罗洪哲一系列的辗转腾挪下,在日伪的夹击中站稳了脚跟--以疙瘩山主峰为轴心的防御体系初具规模,方圆万顷的明沟暗洞像一张庞大的蛛网,一直延伸至遮天蔽日的老林子里。每一沟、每一洞、甚至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无不隐藏着危险,暗伏着杀机。疙瘩山有了与铁山屯插着太阳旗的那所县公署分庭抗礼的本钱。

转眼一年多过去,冰融雪化,又一年春天快到了。这一日,方汉超召集众人在厅中议事:“鬼子眼下还在二道沟跟赵尚志干耗,咱这一大杆子人马,人吃马嚼不说,弹药枪支也要补充,老坐着吃这山会空啊!今天把大伙儿招来,听听你们的高见。”

柳罐斗子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敞开大嗓门儿:“我操,高啥见哪?看哪好抢他奶奶个三孙子不就得了?”众人哄堂大笑。

“抢是要抢,可抢谁呢?”方汉超捏着下巴犯了寻思。

“抢‘洋井’!”马人龙冷丁冒出了一句。

“啥,你说啥?”方汉超没听清,赶紧追问了一句。

“就抢小鬼子的‘洋井’!”马人龙腾地站了起来。

自从绥佳铁路通车以来,为了保证火车用水,日本人每隔三四个大站都修一座水塔,为水塔供水的机井一般建在水源和水质都比较好的地点。铁山屯火车站的机井建在离城三十多里的两河口,占了好大一块地,四面拉上铁网,盖了红砖红瓦的井房子,老百姓称之为“洋井”。“洋井”有三班倒的机工干活,有日本技师和监工,还有一个小队的鬼子把守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十多间库房里堆的都是好东西,着实是一口肥窑,肥得流油。

“马司令说得有道理,一是‘洋井’有货,值得一抢;二是把守的鬼子不多,咱能吃得下,又扎不着嘴;还有就是‘洋井’一炸,供不上水,小鬼子的火车就成了一条晾在沙滩上的死龙,仓库里的货也压着运不出去,贝青等着咱去抢!这是一石三鸟啊,划得来,划得来!”方汉超高兴地捶着拳头。

“洪爷,你老看……”马人龙征求罗洪哲意见。

“我看行,就抢‘洋井’,朝小鬼子的腰眼子上捅。”罗洪哲点头赞许。

“好,诸位听令!”方汉超两手叉腰,剑眉一竖,发号施令。

马人龙继续留守山寨,罗洪哲则率一大队卡住东西两头儿,负责全面策应,防止鬼子增援。

一条警备道横贯东西,成为通往城里的主干线,现在,这条道的东西两头已被牢牢卡死。黑虎、方汉超、李疤拉眼三支突击队也各自进入有利的伏击位置,百十双眼睛虎视眈眈盯着十多丈前铁丝网内的三排建筑。

“洋井”的后身是湍急的西河口,铁丝网一直通到河边,除了冬季能在冰上走过去之外,其他季节只能用渡船才能靠近。而警卫队房顶上的探照灯和沙包掩体内的两挺歪把子机枪正好将沙滩控制在扇形的火力网之中,因此,不能偷袭,只能正面强攻。正面的两扇铁栏杆大门紧紧关闭着。门边铁皮哨房子里的岗哨守着一部挂式电话打盹。宽敞的大院子里竖着灯架子,两盏照明灯把两侧的仓库、中间的红房子、东侧的警卫队和四周开阔地照得亮如白昼。两个游动哨嘴里不知哼的什么日本小调,在机房与警卫队之间往返走动,不时打着哈欠。

罗洪哲身背老枪,朝“钻天鹞子”一声低喝:“上!”

“钻天鹞子”纵身一跃,攀上路边的电线杆子,手脚并用,似猿猴般眨眼攀至杆顶,从腰里掏出钢钳,“咔嘣!咔嘣!”将四根电话线全部剪断,一个鹞子大翻身,飘然落地。罗洪哲朝他一竖大拇哥,随即将插在竹管儿里的信香抽出点燃,朝方汉超卧伏的方向连连挥动。

暗红色的香火头儿在夜色里划过,似流萤飞舞。

方汉超大吼一声:“灌!”

黑暗中突然应声出现三团灰蒙蒙的庞然大物--那是三辆花轱辘大车,车辕子朝后,各由十几条大汉推着,从左中右三个方向朝“洋井”冲去。

中间的一辆冲向紧闭着的铁栏杆大门,大门前是条平坦的砂石路,车轮疾驰,十几丈的距离眨眼间就冲到。铁皮哨房里的门岗听见动静还在发蒙,大车已轰隆一声撞倒了铁栏杆大门,也撞倒了铁皮哨房。此时,另外的两辆大车也分别撕破了两侧的铁丝网,冲入“洋井”院内。

惊慌失措的哨兵一边向冲入院内的大车射击,一边“嘀嘀”吹响了嘴边的哨子,急促的哨声在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红房子里一阵骚乱,一些人乒乒乓乓从窗口捅出枪管,朝院子里扫射。警卫队正在睡觉的鬼子兵被枪声和哨声惊醒,抓起枪就往外冲。

三辆大车后面的稠密枪声顷刻将院子里的两个游动哨和先冲出来的鬼子打成筛网,后面的鬼子迅速退回屋里。三辆大车后面的弟兄,推动车辆飞转,似三枚利箭,射向警卫队、红房子和仓库。

上一页首页18/43尾页下一页

上一篇:火线投票

下一篇:放跑一个鬼子

相关文章

评论

顶 ↑ 底 ↓